福建永定:古建筑“福”文化的传承延续******
中新网福建永定2月3日电 (黄秋萍)“福”文化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,它的涵盖面非常广,伴随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,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。
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蕴藏着丰富多彩的“福”文化,在古建筑、古民居、古石碑等,刻留着“福”字的图案和形制,其饱含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,展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,也寄托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。
东南亚著名锡矿大王胡子春的故居荣禄第,位于永定区下洋镇富川村豪仕窠自然村内,该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是永定古民居建筑的典范和代表。2018年,荣禄第古民居整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来到荣禄第,首先看到的是大门门楣上方红墙上的“荣禄第”三个大字,大门嵌字对联“荣叨祖德禄受皇恩”,是清光绪皇帝御赐,而门楣上“福”“禄”两个石刻门簪,以篆书为基础,配合龙纹造型组合而成,图饰均匀,形象逼真,近乎游离腾飞,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,象征着楼主三次捐资三百万两白银给清廷,受封“荣禄大夫”的荣耀。据悉,“龙纹”图案,在一般建筑构建或装饰中,是不能轻易使用的。
“胡子春乐善好施,在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时候,先后三次捐资300万两白银建铁路、扩海军、开琼矿,并在国内开办中华学校等(九所)中小学,被清政府封为邮传尚书、荣禄大夫等。门楣上‘荣禄第’三字,还有旁边的对联‘荣叨祖德,禄受皇恩’,这些都是清光绪皇帝的御笔。”永定区下洋镇富川村村干部胡电光说。
荣禄第还收藏慈禧太后的“福”“寿”两字的墨宝,该“福”字黄色绢底,爪龙纹红地,书法圆润、秀敛。在厅堂、屋檐、门槛,门楹、窗棂边,还有一些彩塑、石雕、木雕,以蝙蝠、龙、鹿、花草等为题材,表示吉祥如意,雕画生动形象,内容丰富,工艺精巧,虽历经风雨,依旧保存完整。
“福”不仅是一个字符,其背后更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美好诉求。如今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永定区下洋镇通过深挖不同的乡土文化根脉,做到以文化人、以文养德。而“福”文化在本土的传承延续中,早已潜移默化、内化于心,塑造着人们的价值理念,成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。(完)
湖北省2023年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”活动启动******
湖北日报讯(记者肖丽琼)1月8日,湖北省2023年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”活动启动仪式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举行。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董卫民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。
启动仪式上,武汉市、鄂州市、黄石市、黄冈市签订“武汉都市圈”劳务合作协议,宜昌明珠(醉三峡)创业孵化园等14家单位被分别授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、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、省返乡创业示范园区(项目)、省第四批十大劳务品牌等。
启动仪式后,董卫民来到信息化展示区、招聘企业展台,听取零工驿站、“网上春风行动”等情况介绍,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需求,询问求职者工作意愿和创业就业政策落实情况。他强调,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,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决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集中帮助农村劳动者、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创业,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。
启动仪式现场组织100多家企业进场招聘,顺丰、仟吉、海尔等多家企业开展现场网络直播招聘。今年,全省各地将组织各类招聘活动2000多场,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近2万家,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5万个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